-
Science重磅|历时13年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终完成(详细解读)2018年8月17日Science杂志在线刊发题为“Shiftingthelimitsinwheatresearchandbreedingusingafullyannotatedreferencegenome”的研究论文,相比于2014年7月发布的草图序列,该版本序列组装指标明显提升,基因组序列由原先的10.2Gb上升到14.5Gb,ScaffoldN50提升到22.8Mb。该研究论文是在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InternationalWheatGenomeSequencingConsorti...2018年08月17日
-
中国科学家率先完成菊花全基因组测序12月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安利植物研发中心对外发布消息称,由他们共同发起的科研团队,在菊花全基因组计划获重大进展的同时,还完成了重要的药用菊花品种——杭白菊的全长转录组遗传信息发掘。此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完成菊属植物菊花全基因组测序的国家。研究人员表示,“菊花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是本草基因组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工作不仅对研究菊属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菊花的遗传进化机制研究和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多倍体药用菊花——杭白菊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面对菊花的复杂...2017年12月11日
-
15年后,我国科学家在一群蝙蝠中找到SARS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揭示病毒的起源与进化研究人员分析了在菊头蝠中传播的SARS病毒毒株,上图所示为来自云南省一洞穴内的中华菊头蝠。图片来源:张礼标/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在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专家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研究揭示了我国蝙蝠携带有不同株具有跨种传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冠状病毒,揭示了SARS冠状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为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自2005年以来,多个研究团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多...2017年12月07日
-
中国学者通过大规模转录组数据重构蕨类植物生命之树蕨类植物被称为地球自然史上的奇迹,一经出现,苍茫大地即现绿色生机。3.6亿年来蕨类植物历经地质史上数次生物灭绝与兴盛延续至今,谱系关系错综复杂。现存种子植物是蕨类植物的姊妹群,但与种子植物不同的是,蕨类植物以孢子繁殖,孢子着生于孢子囊(等同于种子植物的花粉囊),这个被Science杂志称为无弦之弓的神秘生殖器官,可以借助气压和水势的变化将孢子弹射出去。近年来,科学界对这群最古老的陆生维管植物演化历史表现出极大兴趣,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兴起以来,科学家用不同的基因片段尝试构建蕨类植物的亲缘关系,然而一...2017年12月05日
-
《Cell》: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发现头颈癌转移机制根据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麻省理工和哈佛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头颈部肿瘤中包含部分上皮间质转型的细胞,它们将整齐地组织块变为不规则结构从而挤压到周围的环境,它们也更容易入侵和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在《细胞》在线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研究人员创建了头颈癌的第一个详细图片,揭示了在头颈癌原始的及其转移部位含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包含癌细胞和非癌细胞。这项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头颈癌是如何转移的,也可能为其它一般癌症的转移提供了可能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方法,分析了头部和颈部鳞状...2017年12月04日
-
《Nature》最新研究揭示蚊子遗传多样性一到夏天,恼人的蚊子就出现了。这种动物不仅吸血,有时还要命,比如冈比亚按蚊(Anophelesgambiae),它就是非洲最主要的疟疾传播媒介。本周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冈比亚按蚊的遗传多样性简直超乎你想象。千蚊基因组计划(Anophelesgambiae1000GenomesProject)的研究人员对765个冈比亚按蚊和coluzzii按蚊标本进行测序,这些蚊子来自非洲8个国家的15个地区,是恶性疟原虫疟疾的主要起因。研究人员揭示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基因流动的证据以及蚊子...2017年12月01日
-
小麦D基因组完整图谱首绘成功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继增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小麦D基因组测序研究中,揭示了转座子(TE)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重要功能,完成了染色体级别的D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并首次获得一个完整的整合图谱。相关研究论文2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期刊上。贾继增介绍,小麦是世界最重要农作物之一,基因组巨大而且复杂,和其他作物相比转座子含量特别高。这使得小麦基因组测序组装异常困难。粗山羊草是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对小麦品种改良非常重要。该研究团队在2013年完成了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研究成果在《自然》上...2017年11月22日